春節期間,新型冠狀病毒肺炎(2019-nCoV)在多地爆發,抗擊疫情成為廣大民眾的首要任務。疫情對經濟和市場的影響取決于它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。雖然新病毒的傳染性較強,但各級政府對疫情的防控措施異常嚴格且行動迅速,所以其結束時間有可能比SARS來得更早。鐘南山院士在2月2日接受采訪時判斷此次疫情有望在未來10天至兩周左右出現高峰。
短期內,疫情難免對經濟活動造成一定的沖擊。消費方面,可推遲性消費和不可推遲性消費有所不同,不可推遲的消費如餐飲和旅游將受到不可逆的影響,但可推遲消費的商品與服務消費如買車將在疫情結束后出現反彈。投資和出口方面,也會受到企業延遲復工的影響,但是很多企業的復工時間通常都在元宵節之后;如果疫情控制得好,企業經營活動仍有可能大體按照原先的計劃進行。如果疫情結束稍晚,企業則會積極搶工,從全年角度來看影響其實不大。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把中國此次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,但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,故而對出口的影響暫時不大。
在此期間,國內政策層面給予積極響應。2月1日,人民銀行、財政部、銀保監會、證監會、外匯局聯合出臺《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》,要求金融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,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,例如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、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。此外,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表示,對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存量資管業務規范整改工作,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;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、資產負債匹配情況較好的保險公司,允許其在現有30%上限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。2月3日,央行開展了1.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來確保特殊時期的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。我們認為這些部署和安排對于穩定經濟和投資者信心具有積極作用。
2月3日國內股票市場出現大幅下行已在預期之內,與節日期間港股和新加坡A50期貨的表現基本相當。但是疫情并不會改變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趨勢。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。企業的價值在于長期永續經營創造的回報,短短數月的經營壓力并不足以顯著降低企業的價值。如果市場在非理性情緒下驅使下繼續下探,反而是對部分超跌的優質公司進行逆向配置和重新調倉的良機。歷史經驗反復告訴我們,在每一次危機中,既要看到危險,更要看到機會。
免責聲明:
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已公開的資料,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。在任何情況下,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并不構成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。在任何情況下,我公司不就報告中的任何投資做出任何形式擔保。本報告內容和意見不構成投資建議,僅供參考,使用前請核實,風險自負。